剛剛看了Walter Murch的一篇演講抄錄: DENSE CLARITY - CLEAR DENSITY
(Walter Murch, 著名好萊塢聲音設計師,作品有現代啟示錄,冷山,鍋蓋頭.....等二十幾部)

裡面有一段,關於聽覺對相近參考聲音進行整合的解釋。

在他年輕時,曾經在一次製作機器人腳步聲的工作中(1969 George Lucas's THX-1138),遭遇挫折。他要處理的影片中,有龐大的機器人兵團踩著不一致的步伐通過長廊,
在拍攝當時演員自然不可能穿上足以發出機械聲響的鞋子踩過地面,因此在同期聲的錄製中,僅僅收到了含糊與雜亂的腳步聲。

血氣方剛又滿懷鬥志的他,先是找了各種不同的機械素材替自己的鬥志做了幾隻實實在在的機械腳。再跟國家博物館借用半夜的時間,
帶著機械腳與收音器材到博物館長廊錄下數種不同表情的腳步聲,
打算之後一隻一隻的替每個個別的腳步,搭配上響亮且厚重又富情緒與節奏的聲音。

然後隨著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他每天的工作就只是在為那一隻又一隻的腳找到主人。距離dealine越近,這樣的家庭代工似乎更加龐雜。
他說“很幸運的,好像有小精靈降臨了“ 他在半夢半醒之間,忽然問自己,一個人走路的聲音需要同步?是的。兩個人走路的聲音需要同步?是的。三個人走路的聲音需要同步?
恩.... 好像不需要。因為每個腳步似乎都對其中一個人的腳步是同步的。

這就像是,一滴水滴落下是一聲水滴,兩滴水聲漸次落下是兩聲水滴。十滴水滴落下,對我們的聽覺來說,是“十“聲水滴嗎?還是“好多“聲水滴?還是“要下雨了“?

最後他在這部1969年的作品中,便以一堆機械腳步聲取代了原先的苦幹實幹。他的這個發現,並不只是告訴大家一個便捷的方式,而是提醒了聲音設計師,
聽覺的認知系統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人們對聲音層次的認知不是全面的,hearing(聽)和listening(聽到)的不同,便是說明了聽覺在認知上的專注往往只侷限在有限素材。
假使人們真的無法同時跟隨三個人物在畫面裡的腳步聲,又何須徒勞?

不過,現在數位的時代來臨,確實有能力做到替數以萬計的物件,搭配上各自的聲音。 瓦力來了,聽聽看這麼一個又一個玩具球散落的聲音,讓你感到驚奇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idier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