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09/05/01 12:50 記者王志煌/新竹報導
新竹市文化局「台灣電影技術與新竹電影人特展」,以台灣與新竹二十世紀電影發展歷程為主軸,透過館藏文物及資深影音專業人士的生平軌跡,為觀眾呈現一世紀的璀璨光影旅程。五月份將推出整個活動的壓軸專題人物--資深錄音師杜篤之專題影展。
杜篤之出身中影第一屆技術人員訓練班。曾與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許鞍華、王家衛、朱延平等導演合作影片錄音工程。從八O年代迄今,不斷求新求變,將台灣的電影錄音工程技術,提升至傲人境界。至今足跡橫跨兩岸三地,提攜新秀導演不遺餘力。二OO一年,曾榮獲坎城影展高等技術大獎。
杜 篤之獲獎無數,本影展將精選具有指標性意義的影壇傑作,包括1985年首度獲得亞太影展最佳錄音獎的「小逃犯」;1988年首度採用同步錄音作業的「悲情 城市」;1992年首度採用杜比立體聲的「少年,安啦」;榮獲坎城影展高等技術大獎的「千禧曼波︰薔薇的名字」、「你那邊幾點」;榮獲金馬獎最佳錄音獎的「超級市民」、「戲夢人生」、「好男好女」、「松鼠自殺事件」、「最遙遠的距離」;以及與港台知名導演合作的各類型傑作,包括「花樣年華」、「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奇蹟的夏天」等。
16日下午二時,將邀請杜篤之與文化大學戲劇系井迎兆教授共同出席專題座談,以多部精采短片為例,印證微妙有趣的電影錄音技術工程。熱愛電影者請勿錯過。
didier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idier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Soliloquist 我說啊...,我說】
獲選2009年法國安錫動畫影展,畢業作品單元(Graduation Film)
導演:馬匡霈
音樂音效:宋兆永
台南藝術大學 音像動畫研究所
didier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中央社記者李明宗台北19日電)
從導演侯孝賢給的新台幣170、180萬元錄音設備起家,
電影錄音師杜篤之上山下海超過30年的錄音人生,已
在台灣電影史上,寫下不可或缺的一頁。他卻說,其
實只是想幫導演們築夢。7座金馬獎,比侯孝賢還多。
法國坎城影展「高等技術大獎」,台灣電影第一人。
國家文藝獎得主,又是電影人獲獎的濫觴,但在杜篤之
開設的「聲色盒子」工作室裡,都沒看到這些獎項。他
說,不擺,因為「這對有些人來說會有壓力。我希望他
們不要有壓力,為作品儘管要求我,儘管把你的想法告
訴我」。這就是杜篤之;他的謙虛,來自他的事業緣起
與專業的堅持。
現年54歲的杜篤之1973年參加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
司的電影技術訓練班,學習錄音工程技術。1978年進入
中影擔任助理,事業的起步,要從侯孝賢提供的一筆資
金說起。
侯孝賢在國際影壇嶄露頭角後,拿了一筆「當時可買一
棟房子」的資金給杜篤之,讓他買了第一套連著推車的
錄音設備。「這一套是侯孝賢送我的。他只跟我說,拿
這些去經營自己的這一塊(錄音),然後要培養新人,
要幫那些沒有錢的人做電影」。
從這一套錄音設備出發,杜篤之開始了他的錄音生涯。
「我是沒有本錢起家的,是人家給我的,所以我現在有
今天,是當初那一套run(營運)到現在,現在就有空間
幫人,沒問題,幫了不會覺得我虧了」。
在杜篤之的協助下,不但侯孝賢、王家衛、蔡明亮等知名
導演都在杜篤之的工作室完成錄音工作,新進導演如鍾孟
宏的「停車」與魏德聖的「海角七號」也是在這裡邁出重
要一步。
「停車」入圍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時,距交拷貝僅
剩10天,但要完成一部電影的錄音工作最快也要20天,在
杜篤之「來不及也要來得及,一定要來得及」的信念下,
他先停掉4個錄音間所有工作,5天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魏德聖拍「海角七號」前,為募集資金,先抵押房子拍了
「賽德克巴萊」短片,工作人員幾乎都不支薪幫忙,不
但攝影師推掉待遇優渥的連續劇拍攝機會,杜篤之也無酬
幫忙。「台灣電影不會死就在這裡」,他說。
杜篤之的成功,不是偶然。
想成為電影錄音師,至少要在拍攝現場拿長桿麥克風擔任
Boom man(收音人員)三年才夠格。對於Boomman,
最大的考驗在於麥克風最靠近演員的聲音最好聽,也就是
要放在「攝影機快要拍到,卻又拍不到的位置」,若這時演
員演哭戲,就看你「敢不敢放在危險邊緣,又不被拍到」。
杜篤之回憶,拍攝「少年 (口也),安啦!」時,演員魏筱惠
一場哭戲,他沒注意到錄音帶用量,等演員開始哭時,錄音
帶卻跑完了,哭的很精彩那段沒錄到。「為了這件事我自責
3天,覺得我對不起這演員,真情都白搞了,好幾天無法釋懷」。
這些經歷,讓杜篤之更嚴肅看待自己的錄音工作,從興趣,漸
漸轉為責任,這意味著「要比別人更會、更有經驗,有責任
維持這行業或這角落的水準與傳承,有責任幫這個社會把這個
角落做得很完善,因為有很多人需要你的力量幫他們做東西」。
他在國片最不景氣時創業,有人勸他公司設在中國大陸,機會
很多,但他婉拒,因為「這是個責任,你走了,台灣這些導
演怎麼辦?不能拍每部電影都到大陸去找你吧?」
有人要投資,他也婉拒,堅持獨資,倒不是驕傲,而是擔心有
很多新導演拍的電影很好,但沒錢後製時,他希望能一下子就
答應幫忙對方。若合資,「這工作不好做」。
杜篤之堅持,不論時間多麼趕,資金多麼少,攝製條件多麼限縮,
出來的成品一定要與好萊塢的上百倍預算產品競爭,「最後拿
出去的是要可以拿出去競爭的東西」。
杜篤之在台灣圈子外的知名度或許不高,但是他不在意,他只希望
導演們「盡情去想像,我們可以幫你做出來,哪怕你錢很少」。他說,
侯孝賢曾對他說起,在拍戲現場,演員可以NG,但技術人員不行,
「我們NG就對不起人家的感情,我們不能NG」。
杜篤之追求的,也是一個絕不能NG的專業堅持。
「今天的台灣英雄」專欄部落格網址:http://www.cna.com.tw/TWHero
didier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idier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idier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idier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再容我稍微解釋一下Foley artist的工作。他們是在錄音室裡,對著螢幕,用各式各樣的道具,
近似即興地,表演出電影畫面裡需要的聲音。他們和演員一樣,需要在意演出的節奏。
他們又和導演一樣,站在畫框之外,操縱劇情的強弱。
如果稍微仔細聽聽電影,或許你也可以開始懷疑,那些杯子碰撞的聲音,衣服摩擦的聲音,
演員腳步聲,火柴棒的聲音,甚至是長鏡頭中演員手上紙張的聲音,究竟是現場錄的,
還是foley artist在小螢幕前表演出來的?
又或者是,可以更進一步懷疑,扭到腳踝的聲音,是不是真的?
有沒有可能是芹菜?還是筷子?胡蘿蔔?
以下這個影片"The Noises Rest",只是好玩好玩囉。不過能有這種表演的熱情,
肯定是莫大的動力。
didier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idier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idier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