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作者
嘉暐 chiawei.studio@msa.hinet.net 聲音設計臨時工/ 一個文科背景的高雄人,誤闖高科技的錄音叢林

FACEBOOK 請敲here

無差別音效實驗室 http://chiaweistudio.blogspot.com



Sound Designed by Chia-Wei Chen

Coursework at MA Soundtrack Production at Bournemouth University.

didier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尋找安靜的地方“本身就是一件很危險的創作行為。

英國著名科幻影集Doctor Who的聲音設計師 Peter Howell
今天(1st Dec 2008)來到Bournemouth給我們上了一堂"創造新聲音"的課程。
一開頭,就提醒我們,為了要能玩弄我們的聲音資料庫,每個聲音一開始就該被錄的很乾淨,很清楚,之後才有能力向外延伸發展。
也就是說,往往,我們沒有辦法帶著錄音機出門,隨意錄下偶然發生的聲音後,直接拿回去使用。
因為現今的世界,聲音已經廣泛而大量地充斥在我們的環境裡:
若想在曠野,錄一段清晰的打雷聲,你必然也會錄到風聲,雨聲甚至是小孩的叫聲與急駛而過的車子。

所以,他總是利用小的物品來創造大的聲響。同樣以打雷聲為例,他先是錄了火柴棒摩擦起火的聲音,再將它改變pitch並分布到midi鍵盤上:
pitch高的火柴棒在鍵盤右邊,low pitch在左邊。 接著從右至左盡情玩耍,可以被操縱的打雷聲,就出現了。

看得讓人興奮,卻同時也令我悲傷。

因為,“為敘事而錄音“肯定是一件孤獨的事。不同於拿著攝影機,走向人群,發現故事,找到鏡頭。
我們必須在外在世界裡,找到有潛力創造聲響的物品,
把物品帶到很安靜的地方,創造很吵雜的作品。


這可能是我個人的毛病,我就是認為“尋找安靜的地方“本身是一件很危險的創作行為。

延伸創作:【聲音雜耍】雷,火柴棒領銜主演

didier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借一下Peter Howell的方法,把火柴棒丟上台!
打雷囉(按右鍵下載)


用火柴起火做sample, 分布在鍵盤上。高頻多一點讓它亮一些,低頻也多一點讓轟隆聲重一些。

延伸閱讀 【聲音筆記】危險的創作行為

didier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alking coin box  (右鍵下載)

兩組分散在keyboard上的聲音檔在同一個midi track裡,根據同樣的音符表演。

一個是我在Winchester錄到的古老收銀機的聲音;一個是倒轉的中文廣播廣告配音。

兩者雖然質地不同,卻都在同一個規則裡變化,因此有了意外的巧合和驚喜。

logic_instrument_01 logic_instrument_02 火柴棒變身打雷
(第一軌是廣告聲音檔在midi note裡表演,第二軌是預先錄好的古老收銀機)

(利用ex24 來分布自己的檔案到midi keyboard.)
(Logic pro 8.0)

didier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hoir at Winchester Cathedral (請戴耳機..)

聽同行的愛爾蘭朋友Jeremy說,這是一個不太一樣的基督教組織。唱的歌不太一般。
可是我聽起來都一樣。

我把錄回來的東西,隨便在soundhack上把玩了一下biaural process(創造環繞耳機的音場的假象)
,希望您戴耳機聽聽。

didier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區性電視廣告:


廣告商: UP AND RUNNING at Bournemouth
Music Composer: Jermey Howard
Sound Designer: Chia-Wei Chen
Nov/2008

didier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接續上一篇,聲音的景深中,關於麥克風與喇叭音響決定當代聲音風景的說法。


再思考一下,你真的需要一個5.1聲道的家庭劇院嗎?
有多少電影DVD是做成5.1聲道的呢?
7.1聲道問世了,你也要跟進嗎?
你也期待一個把自己層層包圍的聲音環境嗎?
那麼又有多少電影DVD是7.1聲道的呢?


你有16:9的寬螢幕電視嗎?
你知道,全台灣的電視頻道都還在製作4:3規格的電視節目嗎?


你去過IMAX 3D電影院嗎?
很酷,很厲害吧?
有多少電影,能夠體現IMAX 3D的設備呢?
拿一部國片進去放?行不行?
為什麼不太對?
是國片不好看嗎?


還是,媒介即是訊息。
誰創造了特殊獨斷又能賺錢媒介,誰就是贏家了。
聲音設計師,你不懂IMAX 3D的音響分布? 你還是別玩了吧。
你們國家有沒有相匹配的錄音室? 沒有的話,趕快買一套吧。


喔,youtube 改成16:9的寬螢幕視頻了,呵呵呵。
要追上啊!21世紀的人們!!!

didier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聽覺有沒有景深? 這是我今天給自己的問題。

並未閱覽與引述相關的文獻,純粹表達自己的奇想。


之前小弟寫了一篇關於麥克風的風景的小筆記,試圖表達照相機的瞬間捕捉,

和麥克風的瞬間捕捉在先天上的差異。我用了視覺可以凝視遠方以及凍結瞬間

的概念來對比於麥克風錄下的聲音,在回放的過程中,瞬間即逝而且越遠的風

景越是模糊。因此,在聲音設計師錄音時,往往儘可能地將麥克風接近音源

(大體上來說); 後製時,也需要考慮在一個轉瞬間,聲音的層次是否過多,

以致於讓聽者無法產生聲音的聯想,或是無法讓聲音與影像產生聯繫。



幾個禮拜後,我忽然想起了拍照的一個術語,“景深“。景深越大,能看到的,

能捕捉到的景物越深越遠。從機械本身出發,照相機捕捉了瞬間裡空間中的

光線分布,經過了可能的曝光調整,而產生了遠近不同的景色。

以自然視覺來思考,這樣的光線分布,往往在拍照前,就已經在環境中形成。

我們是用我們自然的視覺來決定可能的拍攝物。拍照的瞬間和我們眼睛當下看到的,

其實相當雷同。即使,要改變曝光值或是光圈快門,也是根據當下的眼界作微調。

(除非使用特殊鏡頭與濾鏡改變自己的視野。)


麥克風的景深呢?和我們的自然聽覺相似嗎?

一樣從機械來看。麥克風由於對鄰近的音源敏感,距離每接近一倍,

音量就會增加6db。也就是說,以收錄遠方雷聲為例,除非麥克風到

遠方雷聲之間,都沒有任何足以大過雷聲的聲響(比如麥克風前的青蛙叫),

雷聲才有機會呈現。因此我認為麥克風的景深,有點類似Photoshop裡圖層

的概念,除非每一張前景圖層都比背景圖層小,不然背景是看不到(聽不到)的。

而且,麥克風的前景圖層往往因為麥克風的增益效果,導致變得更大。

聲音從空氣震動到麥克風震動,轉換訊號到錄音機,再從錄音機即時回放到

我們的耳機,最後我們從耳機聽到的,做為依據的,

受制各種器材的限制與效果,已經遠遠偏離自然聽覺的意義。


離開機械的世界,(偷一下之前在愛丁堡求學時,那群老師們的作者宣言)

在愛迪生發明留聲機之前,人們不曾認為聲音是可以被保留下來的。

那個時候的人,如果要傳遞他們聽過的 感受過的聲音,就必須透過演說,

語彙,或是表演的形式表達出來。又或者是利用文字符號記錄下來,例如琴譜。

所以,人們發明了很多的樂器來表達聲音;

人們發明的很多的語彙與文字來說明聲音,形容聲音;

人們採用特殊的符號,來記錄聲音;人們選擇特殊的場所空間,來展示聲音。



留聲機或是麥克風發明之後,聲音瞬間流逝的本質,漸漸被人們忘記了。

聲音存在當下是它必然的命運,可是錄音技術的發展卻把它“可能的模樣“,

人為的記錄了下來。危險的是,麥克風本身,並不是以我們的耳朵的

聽覺風景來創造的。譬如,我們的耳朵,不會對鄰近一倍距離的聲音

感知增益6db的音量。甚至,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除了音樂之外

(音樂有其魔幻的成份),會盡量遠離太大聲的聲音。

鮮少,我們的耳朵會像是打開麥克風收音,在環境裡接近最清楚,

最大聲,最明亮的音源。




麥克魯漢說得好,“媒介即是訊息“。

我們現在生存的聲音世界,絕大部份是由麥克風與喇叭決定的聲音風景。

不是聆聽小提琴本身;不是聆聽交響樂本身。而是汽車音響裡的小提琴

;而是用兩支心型麥克風錄音後,再回放到家庭劇院的交響樂。


如果,我們之後的世界,都是在錄音的作品中感知聲音的內容,

麥克風和錄音技術,喇叭和音響,必然成為關鍵。

當然也有可能是限制與牢籠。


你思考過嗎? 電影裡,為什麼角色對白的聲音往往都那麼清楚?

如果你的耳朵和鏡頭站在同一個位置,聲音的世界是長這樣的嗎?

如果不是,是誰決定了這種聲音的表達方式與層次分布?


是那個boom操作員把麥克風靠近演員的嘴巴?

是聲音後製剪輯師,把演員的對白壓縮膨脹?

是成音師,把對白放在5.1聲道中的center?

還是,我們覺得看電影,就是要聽懂對白?

還是,我們期待自己的聽覺,可以瞬間移動到每個人的嘴巴邊?



didier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目前為止,我感到最尷尬的作業。

替影像,蒐集一支音樂串燒。

音樂和我的關係,跟許多與音樂生活在一起的人很不雷同。

我沒有最喜愛的歌手,我不確定自己最愛的專輯,我更不曾關注任何音樂類型的歷史,不替任何音樂的流派寫下筆記。

很難相信,我這樣貧瘠的人,竟然也活到了二十五歲,而且還要和聲音為伍。

荒唐。


對了,這部默片叫做“Golem“,是個猶太人的神話故事,故事中的主角為了拯救猶太人的宿命,而創造了神物Golem。

當然,裡面所用的音樂,都是蒐集而來的,不是我做的。

didier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很倉促和隨便的雜耍

didier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